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映衬着输电铁塔的挺拔身姿,泸沽湖畔的粼粼波光与光伏板交相辉映,丽江古城的璀璨灯火照亮了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在这片壮美的高原土地上,南方电网云南丽江供电局以电力为笔、担当为墨,绘就“电靓乡村”美丽画卷。截至今年6月,该局连续7年获评丽江市乡村振兴工作“好”的最高等级评价,成为点亮48万户幸福生活的“光明使者”,持续为这片土地注入温暖与希望。
丽江星空下的输电铁塔。唐剑摄
“十四五”期间,丽江供电局投入31.64亿元基建资金助力乡村振兴,打造46项主网工程,为区域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局还精准投入11.21亿元用于农网升级,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从51.2小时大幅降低至6.77小时,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3.25千伏安,同时实现了配电自动化从“零”到100%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强劲的电能正源源不断地为乡村产业的腾飞提供动能。
2024年10月,丽江永胜供电局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利用无人机对涉及秋收用电的线路开展特巡特维,保障农户用电安全。张丽摄
绿电先行,守护青山绿水底色
丽江供电局将绿色能源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光伏+”产业模式。该局投资1.55亿元建设万格梁子、三龙潭光伏接网工程,有力推动丽江市33项、共24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实现并网发电。
在永胜县锦江村,屋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8.44万千瓦时,为村集体增收2.6万元,成功实现“借光生金”,照亮了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而在玉龙县红岩村,全县首座210千瓦的“光伏+充电”一体化电站,将光能转化为绿色动能。
截至2024年,丽江市清洁能源消纳达100%。到“十四五”末,丽江市有望新增新能源装机8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望突破25亿千瓦时。
2024年12月15日,位于高寒山区的丽江玉龙文海雪花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赵静媛摄
电力赋能,高原绽放特色之花
从智能温室中绽放的彩色马蹄莲,到干热河谷里金黄的芒果林,丽江供电局精准赋能,助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丽江供电局投资900万元升级丽江古城现代花卉园区电网,以稳定电力支持恒温大棚,孕育出3956万枝玫瑰和占全国市场90%的彩色马蹄莲,助力园区打造“中国花房”。
在华坪县,67.9千米焕新线路与1350千伏安增容变压器的建设,让芒果产业因电腾飞,金芒果成为致富“黄金果”。曾经,永胜县的干热河谷因缺水而“望江兴叹”,如今在电力驱动下引金沙江水上山,30座光伏泵站与12105千伏安变压器协同发力,将5.8万亩焦渴土地变为沃野。宁蒗苹果则受益于智能电网的守护,冷库的稳定电流锁住其糖度与鲜度,使其成功跻身高端市场,成为高原“金果子”。
丽江永胜供电局工作人员在上拉嘛村开展用电安全宣传。田学摄
电“靓”山水,勾勒文旅融合新画卷
从热河的氤氲汤池到泸沽湖的粼粼波光,从玉龙雪山下的古村到空港旁的民宿集群……在丽江市的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中,电能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以“零停电感知”擦亮旅游名片,光明照亮了民生幸福之路。
金沙江畔的永胜片角热河,电网改造催生“温泉康养”新业态。“电力稳定后,我们新增星空泡池,旺季接待量翻三倍。”当地一家温泉酒店负责人黄建业高兴地说。
玉龙雪山脚下的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线路入地工程让“雪山第一村”焕发新光彩。2024年,当地游客突破24万人次,村民收入三年翻番至3.26万元。
丽江供电局工作人员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跨越金沙江对500千伏建太甲线进行缺陷处理,全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康远勇摄
泸沽湖畔,3343万元电网投入织就保护网,充电桩实现乡镇全覆盖,智能电网默默守护着“高原明珠”的纯净。从温泉氤氲到民宿灯火,电力已成为打开文旅宝藏的“金钥匙”。
以“智”提“质”筑牢电力坚实后盾
在万家灯火与地方发展的背后,丽江供电局持续在电网技术领域攻坚创新,推动电网向更智能、高效、可靠的方向迈进。
2024年5月30日,丽江供电局工作人员到宁蒗县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库脚小学开展主题活动。杨敏摄
今年三月,丽江供电局成功完成500千伏太安变电站自主改造,进一步强化“西电东送”的能源大动脉。在智能运维方面,该局同步推进一系列创新举措:边缘集群系统完成物联平台搭建,年内将实现中低压自愈突破;38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592台高压设备完成电动化改造;三维激光雷达让巡检效能提升5倍,隐患定位精确至毫米级。此外,793台“电子哨兵”全天候守护线路载重无人机配合机器人可在40分钟内完成高空抢修,效率提升4倍,同时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
该局还创新构建了网格化巡检体系,通过“固定+移动机巢”实现对五类场景的精准覆盖。智能运维班如同电网“专科医生”,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精尖的专业队伍。
未来,丽江供电局将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让银线铁塔不仅输送光明,更传递希望,谱写好玉龙雪山脚下的“电力振兴赋”。(田学、莫丽萍)